赋能高校创新引领,产教协同共育人才
2021年5月12日
高校教育
2021年5月8日至9日,全国高校计算机系统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智能基座”2021年第七期)在华为全球培训中心(杭州)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近150位教师参加。
本系列研修班基于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以下简称“智能基座”项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华为公司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协办。自2020年8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期。
5月8日上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华为计算产品线高校科研与人才发展总监孙海峰先生,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与信息分社社长魏江江编审等嘉宾共同出席了开班仪式。
吴飞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并就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平台建设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分享。同时,浙江大学联合部分重点高校与华为公司共同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通过共建共选、学分互认、证书共签、产教融合、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进而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
孙海峰就华为公司与高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分享,他提到,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华为已与72所高校签订“智能基座”协议,开设了22门专业课程,并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规划了多部教材教辅。为了更好地支撑高校开设课程,华为公司配备了专门的技术专家团队,对开课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华为公司还举办和支持各类行业峰会及顶级赛事,来助力高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华为计算产品线高校科研与人才发展总监孙海峰先生
开班仪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与信息分社社长魏江江编审主持。
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与信息分社社长魏江江编审
本期高级研修班师资团队由华为技术专家团队组成,培训内容涵盖通用计算、人工智能两个大类。其中人工智能类专业课程设置了公共基础大课,讲解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并开设人工智能导论、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智能芯片原理与应用六门分类课程,满足参训教师的开课需求。
课程结束后,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智能基座”2021年第七期优秀学员颁发“全国高校计算机系统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颁发证书合影
课堂掠影
以下为部分参培教师感言。
浙江大学程凌博老师表示: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华为“智能基座”研修班《深度学习》的课程。两天的培训活动安排的丰富又紧凑,从华为产品介绍到亲自动手实践,让我能够快速的了解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并熟练掌握了MindSpore深度学习框架的应用。总体来说,我对本次培训的整体体验非常满意。
山东大学杨阳老师表示: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我更清晰地了解了昇腾全栈AI解决方案,通过与华为的讲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实际操作,对软硬件特色和适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授课和器件选型有了更好的把握。
南昌大学邱睿韫老师表示:
这次来杭州华为全球培训中心参加“智能基座”第七期研修班计算机视觉课程的学习,真是获益良多。课程提供的全方位且详实的学习资料,耐心、负责的高水平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非常直观的让我们了解了来自华为的昇腾芯片、达芬奇架构,学会了初步使用ModelArts平台,并且还知道除了TensorFlow、PyTorch之外,我们还有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自豪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此外,会务组还安排了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方便、便捷的通勤交通,丰富、可口的餐饮,一切都非常完美,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能参加“智能基座”研修班其他课程的学习。
同济大学王祝萍老师表示:
参加此次华为智能基座培训为我们开展相关课程的建设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路,特别是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细化。此次实训激发了高校师生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热情,实训讲师和会务组织的专业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未来,华为将持续以“智能基座”加速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增进校企合作,为新计算产业生态培养优秀人才。